公眾號是一個細分,微信群是互動的,朋友圈才是我們用來轉化客戶的。
昨天有個校長問我:
“微信營銷,是不是把微信群運營好,吸引更多的粉絲進來,然后把他們拉入到公眾號里面,這樣一步一步公眾號做起來了,就慢慢實現目標了?”
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我之前分享了三篇關于微營銷的文章:(點擊下面藍色題目查看)
微信招生沒效果?看看閱讀量過萬的教育類公眾號是怎么做的
主要內容:1. 如何用課程思維運營公眾平臺?2. 線下課程如何營銷化?3. 如何寫出刷屏的文章?
每天評論10條,月平均招6位學生!你會這樣運營朋友圈嗎?
主要內容:1.我們為什么要用朋友圈?2.如何讓你的朋友圈吸引家長眼睛?3.如何讓學生家長主動轉發?4最簡單的微營銷:評論家長朋友圈
學會這三招,讓家長群真正有效果
主要內容:1.什么叫社群?2.家長群,把客戶變成用戶!3.那么如何建立一個有效的家長群?
這三篇內容基本上涵蓋了培訓機構在微營銷的過程中公眾號、微信群和朋友圈三個內容。但是對于三者的關系和具體流程,并不是每個校長都能理得特別順。
那這三者關系是怎樣的?
公眾號、微信群、朋友圈的打開率是依次增加的。我們天天用微信最常打開的是朋友圈,然后才是微信群,最低的是公眾號。
整個微信營銷可以分成4個階段。
做微信營銷,我們首先要清楚,公眾號的目的是吸粉,通過推文的轉發來吸引更多潛在用戶進來。
有時候,我們通過一個微活動(比如微投票)可能瞬間就能帶來四五萬用戶。但是,由于公眾號是單向溝通,我們需要及時地將粉絲轉化到微信群和朋友當中。
朋友圈、微信群是最有可能帶來成交的,特別是朋友圈。朋友圈的打開頻率是這三者之中最高,也是我們的內容曝光率最高的。能看到你的朋友圈,肯定是你的好友,當家長有報名意向的時候,可以立即通過微信或者朋友圈的評論向我們的老師咨詢,中間的溝通也非常方便。
所以當我們的公眾號達到一定人數的時候,我們要想辦法,把公眾號活躍的粉絲加入好友。
很多學校公眾號有一兩萬的粉絲,但文章閱讀量才幾百,說明有一萬多的粉絲并沒有看我們的文章,而且我們也不能直接和他進行交流,那只是一個自嗨的數字而已。
但是,這些加進來的粉絲,可能當時是通過某篇文章加進來,說明至少當時他認為我們的東西對他有用,這粉絲都是我們的潛在客戶。
所以,如果我們可以在每天推文下面帶上我們老師或者校長的個人微信二維碼,然后文字介紹一下這個校長或者老師介紹或者可以給家長提供什么樣的咨詢,這樣就能把很多粉絲變為好友。然后把他拉進微信群,通過微信群、朋友圈這些更高效的微營銷模式進行互動。
如果我們公眾號的粉絲都能加成好友,我們把公眾號的文章分享在朋友圈,那么我們公眾號推文的閱讀和轉發量也會增加,也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粉絲,就形成一個比較好的良性循環。
下面,我們看看微信營銷用戶流是怎么走的?
我們可以做一個設想:
假如,一個家長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推文,而且覺得這個推文內容還不錯,然后他就會添加機構的公眾號。
他在公眾號里面看見了其他的推文,發現某個推文下面有一個二維碼,看到這個老師可以提供免費咨詢,水平還不錯,就添加這個老師的微信。
然后,由于這一個老師經常給這個家長的朋友圈進行評論,雙方就產生了一個良好的互動。老師就把這個家長拉到學校的家庭教育群里面去。
家長也比較關注這個老師的朋友圈的一些內容,感覺家庭教育群里的內容也很好,當孩子有培訓方面的需求的時候,我相信這個家長,他肯定第一時間聯系這位老師,產生上門的咨詢,進而去成交課程。
這就是我們微信營銷用戶流的一個大批的走向。
所以,公眾號是一個細分,微信群是互動的,朋友圈才是我們用來轉化客戶的。
我們做公眾號,是要通過公眾號的定位和一些優質圖文資源來吸引潛在的客戶加入。然后,盡可能的把公眾號的粉絲,拉到我們微信群里進行互動。而不是像開頭那位校長說的把微信群用戶拉到公眾號。
而且我們的最終目的不是在微信群里面進行成交。而是把微信群的家長變成我們的微信好友,通過直接交流或者在朋友圈中的交流轉化成為一個付費的客戶。
最后,我再強調一下朋友圈和微信群,如果有的校長學校規模不大或者說時間精力不多多,建議前期不要做公眾號。
因為運營公眾號需要大量的素材。一天寫一篇文章,其實需要老師花很多的時間來完成,特別是我們想通過提供好的內容來吸引更多粉絲的時候。如果一旦我們的工作方面跟不上,我們前期積累的粉絲很可能立馬變成了僵尸粉,前期所有工作就付之東流。
所以,前期可以把重點放在朋友圈和家長群上,等粉絲達到一定量,并且我們的校長或者是市場人員,對微信營銷有了更好的認識,有了更好的方法,我們再做公眾號也不遲。
文章整理自360家校云黃滕校長直播分享